微信读书笔记
治大国若烹小鲜:基层治理与世道人心
自序
这些家庭,无论是在居住空间、人口结构还是生活方式上,都存在鲜明的“一家两制”特征。一个家庭内部,有可能存在两种制度化了的生活方式,且以代际差异的方式呈现出来
在加速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在为了将来努力,但将来是什么样并不确定。唯一确定的是“过去拥有的”。于是乎,透支——努力将想象的未来提前到当下实现,赶紧将当下变成为确定的过去——成了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逻辑。
又想起了“层层加码”
而是因为处理的方式方法不为人所接受。
近些年来,基层治理的一大特点是,各种治理事务都以攻坚、行动的方式限时完成,运动式治理泛化到了各种治理事务中。限时的目标、集中的力量、细小的事务之间,形成了诸多悖论
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永远有活干,永远干不完,职务永动机
近些年来,基层治理的一大特点是,各种治理事务都以攻坚、行动的方式限时完成,运动式治理泛化到了各种治理事务中。限时的目标、集中的力量、细小的事务之间,形成了诸多悖论
一起教师集访事件背后的基层治理困境
比如,前段时间安徽歙县上班时间跑滴滴被抓的副镇长,自曝每月工资就3000元左右
这本书评价褒贬不一大概率跟作者的春秋笔法有关吧,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其实心里跟什么都知道
待遇等),一点也不比别的群体差。所幸的是,公安机关是一个纪律部门,其政治性和组织性都比较强,不至于为了个人利益和群体利益而罔顾大局
基层“闹缠”现象如何破解?
这本书写的也挺有“调解”艺术的
长期以来,基层自治组织、政府机关和司法机关都大量采用调解技术来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
民众的行为都是上层建筑的影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和“不出事逻辑”主导了基层治理。基层政府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往往无原则,以息事宁人为导向,最终培育了一大批特殊利益人群。
烧散煤被拘留,如何避免折腾式治理?
肯定式的自问自答
第一,地方政府会为了治理目标而罔顾民生吗?
老一辈领导人的“以人为本”都忘了
事后,河北省有关部门承认推行气代煤工作太过激进,相关配套措施未能跟上,由此导致了气荒。
出力不讨好,但是还是讨好上级
现在很多基层干部反映工作忙、任务重,实际上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耗在环保等“严防死守”的工作上。麻烦的是,这些工作拖累了基层干部,却并不讨好群众。
如何破解“一换就乱”顽疾?
从调研经验看,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加强党的领导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加强D的领导
从调研经验看,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加强党的领导
三 基层减负,怎么减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站在领导角度提“基层减负”,结果这边一发话,下面负担又加重了,形成了一个很悖论的循环。
幽默笔法
纽约街头到处都是流浪汉。他们可以不管,像咱们武汉市却不能不管。每年冬天的时候,我们民政局工作人员都会到每个桥洞里去看,不能让一个流浪汉冻死。所有社会问题都是如此。
讲真话的乡村女教师:基层形式主义何时休?
道理我们都懂,但是
毛主席就说过: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扶贫变扰民,形式主义可休矣
比如笔者调研的一个贫困村,是团县委挂钩的。按照要求,团县委每个月都要走访贫困户。村支书出于好心,每次都说:“不要来了,要了解情况问我们。”团县委的干部却很认真:“我们就到贫困户家里喝杯茶,不吃饭。”村支书只好实话实说:“老是不见实惠,老百姓觉得是扰民。茶也不要去喝了,老百姓没空。”
给基层减负,到底该怎么减?
三年😷期间的表格管理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技术进步并不必然带来治理绩效的提高,如果官僚主义问题不解决,它还可能加剧形式主义,增加基层负担。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疾,到底如何破除?
一句话把毛泽东思想和马克思主义都提到了
解决问题需要直面问题。直面问题尤需实事求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有其长期性和顽固性。落实中办文件,光靠会议、传达是落实不了的,必须将注意力放在每一个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
“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如何可能?
如果说纺织、能源、农业等旧动能还可以依靠过去行政干预的抢先“布局”而发展的话,新动能只能按照新的市场规律办事。
山东的官本位文化比较浓重,应该为现在的发展后劲不足埋单。
群众工作是关乎人心的政治
社区只要处理一个问题,就减少一部分社区凝聚力。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改革逻辑
。可见,过去“因事设岗”的行政方式已不适应新的任务,虽投入了新的治理资源,却未提高治理绩效;恰恰相反,新的治理资源很可能进一步恶化基层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