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微信读书笔记

以利为利:财政关系与地方政府行为

✍️
传统艺能了
层层加码

第一章 绪论:政府行为与中央—地方关系

〰️
谁来承担改革成本
✍️
关系不仅看重互相的影响,也看重合作.
要从以博弈论为主要方法的分析走向以“关系”为主的分析,我们就应该对目前政府间关系的特点有着进一步的认识。
这些竞争可以表现为招商引资,也可以表现为大搞“形象工程”,因为效率从来都不是衡量地方政府表现的首要指标

第二章 改革前的中央地方关系

✍️
动态清0
锦标赛体制实际上统一改变了政府行为各方面的优先顺序,其他一切都要为“锦标”让路和为“锦标”服务。在大跃进期间,这个锦标就是钢铁和粮食产量
层层加码
✍️
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
省内的“入党积极分子”在人口中的比重与本省在大跃进之后的非正常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种逻辑对推动“锦标赛”的巨大作用。
✍️
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央的控制越严密,反而越难以知晓地方的实际情况,最后只能以全面收回权力来控制局面,锦标赛就此结束。

第四章 分税制改革及其影响

与增值税不同,营业税主要是对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征收的税收
✍️
问题的产生都是有因果的
从经验现象上看,地方政府在2002年以后对于土地开发、基础设施投资和扩大地方建设规模的热情空前高涨,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动机是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

第六章 县乡财政危机

✍️
农业支柱外,如果县乡有一些天然资源企业或者乡镇企业,这个县乡的整体经济水平就会变的高于平均
在分税制之后,在层层分税的作用之下,农业税收就变成了县乡财政增收的支柱。这不但带来了90年代中期以来中西部地区县乡财政的危机,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农民负担问题。
一项较早的研究利用零散的实地材料指出,农村稳定和农民负担问题的根源在于县乡的财政状况出现了恶化的趋势
我国的财政预算实行的是“平衡预算”,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政府都没有明显的财政赤字,所以单从预算上看,拖欠工资是看不出来的。就像工资拖欠这个现象本身是靠实地调研揭示出来的一样,工资拖欠的真实原因也要靠实地的调研才能回答。

第七章 基层政权的“悬浮”状态

✍️
可以更好的寻租,最后还是损害了广大人民的利益
基层政权运作的基础正在发生悄悄的改变,民间的富人和富裕阶层正越来越成为乡村两级政府组织所依赖的对象。

第八章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

✍️
为后面全面达到小康社会做了政策的铺垫
税费改革除了解决农民负担和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以“公共财政反哺农村”,即以中央统筹的财力向农村提供公共服务,这意味着农村的公共事业的财政来源不再是农民,而是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这个转变是我们理解税费改革以后国家和农民关系的基础
专项资金是中央政府为了实施其宏观政策目标以及对地方政府代行一些中央政府职能进行补偿而设立的

第九章 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
窥一斑而知全豹
由此可见,“冗员众多、人心涣散、债务缠身、人人挨饿”就是乡镇基层水利站情况的最好总结
站里的主要领导都借,如果借不来钱,那么领导也当不下去。因此,乡镇水利站站长谁都不愿意当,乡镇政府在任命水利站站长时都要事先做大量的劝说工作。

第十章 专项资金在基层:农村义务教育

✍️
读之前先沉默几秒
撒胡椒面

第十一章 发达地区的基层财政

✍️
人口越多,越需要权利集中?
是否随着村庄财产的快速增长,对财产的占有和分配权力会逐渐上移,越来越集中到村委会一级手里?我们下面来看一个经济实力相对薄弱的村子,来试图对这个问题给予一个肯定的回答。

第十四章 土地金融和城市化:“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
符合政策带来的数据走势
七大税收中,增长最慢的是增值税,其次是个人所得税,而其他几项税收,尤其是营业税和城建税、耕占税和契税增长很快,是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柱。
✍️
2022年也在提,政策是延续的还是因为执行不好导致的2022再次提起
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通过土地整理、集中居住来增加城乡建设用地,同时解决好农民集中居住以后所产生的诸如社会保障、就业、生活方式转变的各种问题。

第十五章 结论

政府应该有效率,但有效率的政府不一定是个好政府。政府应该首先追求决策的正确性和科学性,而高效率对此并无多大的帮助
这种模式一方面造就了持续不断的地方经济的高增长和城市繁荣,另一方面也在累积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
这些风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则超出了本书的研究范围,有待于未来的观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