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微信读书笔记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
生产要素市场上,用地指标和户籍制度对土地和人口流动影响很大

第四节 激励相容

✍️
十年后还是在提
关系全国统一市场规则和管理
✍️
所以防疫后期实在没钱只能再次让地方政府来承担核酸支出
全国性重大传染病防治、

结语

地方政府不止提供公共服务,也深度参与生产和分配

第二章 财税与政府行为

事权与财权匹配”

第一节 分税制改革

地方政府因此经常给本地企业违规减税,企业偷税漏税也非常普遍,税收收入自然上不去,但预算外收入却迅猛增长

第二节 土地财政

地方为争夺税收和大工业项目,不惜放松环保监督,损害了生态环境,推高了过剩产能。2007—2014年,地方政府的工业税收收入中,一半来自过剩产能行业。而在那些财政压力较大的地区,工业污染水平也普遍较高
✍️
胡温十年
2002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求更加重视民生支出
1998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城市土地的真正价值才开始显现。第一是单位停止福利分房,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商品房和房地产时代的大幕拉开
经济学家张五常曾做过一个比喻:地方政府就像一家商场,招商引资就是引入商铺。商铺只要交一个低廉的入场费用(类似工业用地转让费),但营业收入要和商场分成(类似增值税,不管商铺是否盈利,只要有流水就要分成)。商场要追求总体收入最大化,所以既要考虑入门费和租金的平衡,也要考虑不同商铺间的平衡。一些商铺大名鼎鼎,能为商场带来更大客流,那商场不仅可以免除它们的入门费,还可以降低分成,甚至可以倒贴(类似地方给企业的各种补贴)。(21)

第三节 纵向不平衡与横向不平衡

省里有钱,乡里不见得有钱;广州有钱,兰州不见得有钱。这种纵向和横向的不平衡,造成了不少矛盾和冲突,也催生了很多改革。
✍️
都是由政策所产生的波纹
基层政府各种工程欠款(会转化为包工头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讨薪事件)、拖欠工资、打白条等,层出不穷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飞速发展的工商业,使得国家财政不再依赖于农业税费
✍️
大约二十个普通人民供养一个财政供养人员
地方政府的财政供养人员(在职加退休)猛增了60%,从2981万人增加到4778万人。

结语

[插图]

扩展阅读

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

第二节 地方政府债务

💡
大水漫灌的结果必然是泥沙俱下

第三节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情况和实际成效
权钱交易扩大了贫富差距。第五章会分析不平等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2023 三月的会议又要以党代政了吗
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第二节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
货币棚改带来的金钱远远比不上思想的变迁
工业化”最核心的一环是把农民变成工人,这不仅仅是工作的转变,也是思想观念和生活习惯的彻底转变

第五章 城市化与不平衡

这种巨大的供需矛盾,让城市新移民没有归属感,难以在城市中安身立命,也让“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成为巨大的社会问题。

第一节 房价与居民债务

相比之下,借钱给穷人买房就容易多了,既能缓解穷人的不满,让人人都有机会实现“美国梦”,又能抬高房价,让房主的财富也增加,拉动他们消费,创造更多就业,可谓一举多得。
房价下挫和收入下降会加大家庭债务负担,进而抑制消费。消费占美国GDP的七成,全球金融危机中消费大幅下挫,把经济推向衰退。危机前房价越高的地区,危机中消费下降越多,经济衰退也越严重,失业率越高。
如果把房子在内的所有家庭财富(净资产)算在一起的话,按照上述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数据,2019年最富有的10%的人占有总财富的49%,而最穷的40%的人只占有总财富的8%。(16)

第二节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一国之内,产品的流动和市场化最终会带来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市场化
要真正帮助低收入群体,就要增加他们的流动性和选择权,帮他们离开穷地方,去往能为他的劳动提供更高报酬的地方,让他的人力资本更有价值。同时也要允许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流动,这些土地资产才会变得更有价值。

第三节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
间接说明中国这百年来是真的穷
全球的减贫成绩主要来自中国
✍️
不能开倒车,群体性的经济倒退就会引发社会问题
所以几乎所有人的绝对收入都在快速增加。经济增长的果实是普惠的

结语

2001年,中国加入WTO和国际竞争体系之后,工业企业必须扩大规模,充分利用规模效应来增强竞争力,同时需要靠近港口以降低出口运输成本。因此制造业开始加速向沿海地区集聚,大量农民工也随之迁徙。

第四节 化解债务风险

量化宽松”,即央行增发货币来买入各类资产,把货币注入经济,这是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的主流做法。

第一节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常年按照户籍人口规模来规划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不了没有户籍的常住人口的需要。这些人难以把妻儿老小接到身边安心生活,因此在耐用品消费、住房和教育消费等方面都偏低。他们提高了储蓄,把钱寄回了外地家里。这些外来人口数量庞大,也推高了整体储蓄率。(7)
✍️
双轨制的补救
在当初的社保改革中,国企退休老职工视同已经缴费,造成的社保基金收支缺口也理应由国企资产来填补。

第二节 中美贸易冲突

人虽少了,但产出并没有减少,这是典型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表现

第一节 地区间竞争

经济发展的核心原则,就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尽量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是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当时国际局势紧张,为了备战,中央决定改变当时工业过于集中、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的局面,要求“一切新的建设项目应摆在三线,并按照分散、靠山、隐蔽的方针布点,不要集中在某几个城市,一线的重要工厂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要有计划地全部或部分搬迁到三线”。(3)

第二节 政府的发展与转型

“金税工程三期”也已完成。2020年在手机上用“个人所得税App”
✍️
延长退休,降低医保,反向花钱
为穷人多花钱,把支出真正花在民生上。

第三节 发展目标与发展过程

从理论上讲,即便有人受损,也该支持自由贸易,因为整体得益远大于部分损失,只要从受益方那里拿一点利益出来,就足够补偿受损方且有余。但在现实中,补偿多少?怎么补偿?往往涉及复杂的政治博弈。补偿可能迟迟落实不到位,最终是受益者得益越来越多,而受损者却屡遭打击。虽说平均值是变好了,但那些受损的人的生活不是理论上的平均数字,他们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反抗和行动,这是保护主义的根源。(22)